一、何为硬表面设计?
为什么一些机械的硬表面设计具有很强的科幻感(或者金属感)?其中有一些要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。例如切割痕迹 和 重复性的锁孔螺丝:
pladmin·2024-02-28·9 次阅读
为什么一些机械的硬表面设计具有很强的科幻感(或者金属感)?其中有一些要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。例如切割痕迹 和 重复性的锁孔螺丝:
例如现代科技符号,以及一些文字数字标识:
拿一张完整的科幻头盔来分析。首先可以看到头部的头盔在两翼处有明显的切割痕迹,在不同部件之间也留有清晰的缝隙;同时头顶处拥有连续重复的白色符号;
换个观察角度,可以看到头盔靠后的区域,以及盔甲后方都有文字编码,编码附近也存在一些明显的折痕和小的锁孔。
另一方面,很多科幻元件会刻意营造一种不对称感,例如将完全对称的左右两山门 中间的直线缝隙做成类似s型:
那么为什么上述的元素拼搭起来,就会有很强的硬表面设计感呢?为了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硬表面设计的具体定义和理念。
首先,硬表面所说的结构一般指浅深度的立体结构,即 将表面挖去或填补较浅的部分,而不是直接将区域镂空(如蒸汽朋克);在该立体结构上,去运用平面设计对于图形、符号、文字的搭配理念,从而构筑成了硬表面结构设计的基础。
换言之,平面设计可谓硬表面结构设计的前置知识。
由上图可知机械硬表面的概念设计会贯彻一些平面设计的理念,最基础的就是对比和组合。
对比分为很多种不同方面的对比,如大小对比:
大小对比让一张图的多部分图案形成主次关系,最吸引眼球的最大化,接下来按顺序引导读者去观看中和小的部分;
明度对比指图案中使用明度差别非常大的色调,来突出某一个图案的样式,当然这个还比较单调(因为只有纯黑纯白两个明度),再举一个明度多样一点的例子:
这张图就通过不同的明度值,来暗示读者以跳跃式的顺序去浏览标号。当然,此图也包含大小对比,这里就不禁引申出一个问题:如果同时存在大小对比和明暗对比,到底谁会扮演最主要的角色?
这张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有明暗对比(黑灰白),有大小对比(大中小),那么读者首先肯定会找到最大的符号(也就是Futura和1927),但由于此时1927和外部圆圈的明暗处于灰色,不如Futura的纯黑抢眼,因此Futura比1927会更先被读者关注到。因此对于这张图而言,大小对比是最基础的,对于大小接近的元素,明暗对比就会起到作用。
接下来是颜色对比,不言而喻:
在这张图中最明显的就是颜色对比,通过深蓝和土黄色将主题文字的俏皮感突出了出来;同时右上角和左上角有着非常淡的水印样式的标题语,由于和背景之间的明度对比很小,所以不会很抢眼,但它的存在又会让整个空间不会显得很空(这就是既不让空间很空 又不会喧宾夺主的设计方法)。最后当然是熟悉的大小对比,不多赘述。
最后还有一种对比叫疏密对比:
平面设计是为了让读者更快速、舒适地阅读信息,对于稀疏排版的内容,阅读起来就会方便很多,因此读者会优先读取排版稀疏的内容;而对于稠密的内容,就会给读者一种信息量巨大的感官,因此会倾向于较后阅读。(例如知乎的回答如果不分段,几乎没人愿意看)
这里我们再看一张,包含了4种对比的例子:
首先是大小对比,主标题和年代号明显大于正文;然后是明暗对比+颜色对比,这方面吸引观众眼球的顺序就是黄色标题(又亮又独特的颜色)>正文文字(与背景有较高的对比度)>年代号(几乎融入背景,不捕捉眼球);最后是疏密对比,年代号和标题的间距是很大的,而正文的间距很小。
首先是造型延伸组合。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,从而生成一定的造型感,例如下图:
其实“2”的右半部分并没有绘制出来,但是右侧的文字为左侧的数字标题勾勒出了轮廓,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造型。
同时造型延伸也可以指多个图案使用相同的造型规律进行组合,例如线条等宽、转角等角度、斜线平行等,例如:
其次是相似元素组合,就是用一些形似的元素符号来完成主题表达:
图中的S、F就是使用相似(相同)的方块来拼凑得到,从而可以营造出主题感。
这些都是硬表面设计最重要的前置设计知识。
这里拥有一份零散的设计符号:
①确定视觉主题,即选择一个符号作为最大的标题
②寻找能做造型延伸组合的图案,例如边线平行、转角角度相同的元素
③在尽可能保证延伸组合的前提下,设计文字标识和常见的科幻符号
④
Comments | NOTH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