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、入门名词理解
色彩三大属相:色相、纯度(饱和度)、明度,即HSB色彩模式。色彩的明度受色相与纯度影响,例如纯蓝的明度会比纯黄要低很多:
pladmin·2024-02-28·145 次阅读
色彩三大属相:色相、纯度(饱和度)、明度,即HSB色彩模式。色彩的明度受色相与纯度影响,例如纯蓝的明度会比纯黄要低很多:
同时纯度越低,明度会随之提高。
色彩冷暖:暖色加速血液循环使人温暖,冷色减缓血液循环使人寒冷。冷暖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概念:
绘画表现调子:包括光源、亮部、暗部、明暗交界线、投影、闭塞、高光、倒影。基础的五大调子在前面的素描入门blog中解释了,这里多了光源、闭塞、倒影这几个要素,也都很好理解。光源就是发光体本身,闭塞就是两个物体离得很近的夹缝处或凹槽形成的阴影,倒影就是对于粗糙度极低的物体所反射出来的清晰的倒映虚像。
绘图评估指标:指图像在构图、色彩方面能够提升美感的一些要素,包括:
①体积感;②(材质)质感;③虚实;④疏密;⑤对比——把颜色、形状表现中对立的概念安置在一定条件下,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。例如亮暗对比、形状尺寸对比、疏密对比;⑥层次——绘画要素的等级秩序,决定信息是否简明或丰富;⑦渐变;⑧取舍——对各种画面元素的抓取与舍弃,例如取亮舍暗;⑨节奏——元素变化的韵律,用渐变、对比等形式将各个元素的层次进行组织,使之协调;⑩构图与透视,貌似不是色彩专栏该重点讨论的东西所以略了。
绘画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,分别是光影表现法和结构表现法:
前者偏重色与光,后者偏重结构形态塑造。本篇blog主要走光影表现法的路径。
二分法:将画面中的亮面与暗面划分成多个层次区:
这里有一个误区需要排雷,即二分是在固有色之上进行二分。例如橘子是橙色的,那么就需要在这个固有橙色上划分成明橙和暗橙,旁边的茄子是紫色的,那么就需要在固有紫色上划分成明紫和暗紫,而并非对整个图像全部内容划分成两个调子。
二分法的使用条件:①光源又强又硬;②光源很单一。
反之,如果光源不强、光照很柔和、光源又多又杂,那么直接一分即可(即只上一个固有色)
这样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明暗调子对基础光照做了一个构图。
这一节又是素描的基础内容了,在前面的blog中详细记录过。不过这里我还学到了一些扩展知识,需要记录一下。
首先,明暗交界线也分两种——投影边缘线和结构转折线。对于结构边缘线,指的是物体表面朝向变化,导致部分表面无法受光从而形成的明暗交界线。锐利的边缘转折就会形成锐利的交界线,而圆滑的方向转折就会形成平缓的交界线:
至于投影边缘线,就是投影周围形成的明暗交界线,在学习图形学的时候学习了PCF和PCSS说的就是这个东西。形成投影的点距离投影物体越远,越容易形成模糊、平滑的交界线。
然后记录一下光滑材质的表现,对于玩CG的人来说这个就比较熟悉了,粗糙度越低 整体高光会又亮又集中清晰,粗糙度越高 整体高光会又暗又分散模糊。此外低粗糙度会形成背景的反射,这个是后话了。
光线是有衰减的,随着衰减会形成不同的明暗节奏。那么物体受光的强度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:物体与光源的距离、光照强度、光线方向与材质法线的夹角。
作为一个有点图形学基础的人,这玩意可以直接用渲染方程来解释了:
$$L(x→out)=L_e(x→out)+\int_\omega^\omega f_r(x,in→out)L(x←in)cos(\pmb N,\pmb {in})d\omega$$
$$L(x←in) = \frac{I}{K_c + K_l * d + K_q * d^2}$$
其中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是d,光照强度是I,而光线方向与材质法线的夹角就是渲染方程中的cos项,这几项一起决定了该材质反射光线的强度。(不是 你让一个绘画小白看渲染方程来理解这玩意是不是有点过分)
用这个图是想说明,光线方向与材质法线的夹角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,当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变大时,若法线和光照方向夹角变小,反而可能会形成更强烈的反射。
自然光照一共分为三类:阳光、天光、环境光。
①阳光:来源于太阳的平行光,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平行光的方向。由于光照方向单一,所以物体的亮暗对比会很强烈;同时阳光也会带来色彩方面的差异,正午发白、下午发黄、傍晚发红:
日出、日落的时候,光线进入大气层所传播的距离会更长,被水蒸气吸收得越多,因此明度消耗越严重,最后就会呈现红色;同时由于投影的明暗交界线处明度更低,因此会比亮色区更偏红,形成红色的“边缘光”:
②天光:阳光在照射到地面前,会先照亮大气层,此时大气层自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光源并将光线发散到地面(例如阴天)。由于整个大气层都是天光的光源,因此其光照方向是从四面八方照射下来的,换言之二分现象不是很明显,这是与阳光最大的区别。天光不会导致特别锐利的明暗交界线,但是会呈现出物体上方更亮、下方更暗的趋势。
由于红色光拥有更强的穿透力,因此红光更容易作为阳光照射到地面上,而蓝光容易打在大气层上变成天光。在傍晚,天光会从蓝色变成紫色;云层较厚时,天光会变灰白色。
③环境光:用图形学的角度解释,就是经过多次弹射后的间接光。最典型的就是画素描球体的时候,球体的下侧会有一片较亮的反光区域,这就是光线从地面弹射上来的“环境光”。
环境光的色彩主要由环境中物体的固有色影响。例如如果桌子是红色的,那么物体下侧接收到的环境反光也会是偏红的。
在绝大部分情况下,阳光、天光和环境光是需要组合的:
分别对应UE里的directional light、skylight和raytracing light。那么如何分辨一张图像中,各个区域分别受哪种光线影响呢,如下图所示:
反光:光线打到材质表面后发生反射的光线。如果固有色和受到的反光色相相似,则纯度会提高;如果色相有差距,则纯度降低,且色相会向两者中和的方向移动。
影响反光效果强弱的因素:反光物与受反光物之间的距离、反光面积大小、表面朝向、受反光物体固有色明度。这个说白了还是用渲染方程解释,距离是d,反光面积大小是积分域,表面朝向是cos项,固有色明度是自发光。
反光的刻画主要分为三类:
①强烈渐变反光,即物体受到高强度反光后随着位置变化而有个衰减的过程,非常影响体积感,需要绘画中期多次铺色进行强化;
②柔和渲染反光,即纯色固有色物体受到低强度的多次弹射后的反光,基本不影响体积感,但是会微量影响色彩。
③明朗边缘反光,即边缘处/偏侧处所形成的高光,面积虽小但是色彩变化较为明显,和图形学材质的sheen所对应,主要在作画后期表现。
接下来是一个实战分析:
对于橘子,固有色是橙色,受到阳光照射后明度提高变成黄色;由于橘子外表是圆滑的因此明暗交界线是渐变的橙红色;背面因为不受光,明度降低变成深红色;白色桌面会给予橘子下方一个反光,使得橘子下方的明度提高变成黄色;同时橘子的亮面也会反射到桌子上使得桌子形成微小的橙色区域,而窗帘的上部受到桌面反射 会比下部更亮。
整张图像的绘画步骤——光影二分-确定五大调子区域-确定反光区域-绘制各调子的颜色-细化明暗交界线的过渡-细化细节反光-补充闭塞和高光。
对整张图象进行光影二分:
然后开始找五大调子的区域,注意这里我们先只考虑直射,不考虑多次弹射后的反射:
接下来刻画反光面:
刻画明暗交界线的过渡:
反光补充——菲涅尔反射:
闭塞与高光补充:
接下来是透光。光线在打到某些材质后并非完全被吸收和反射,而是透过材质表面。
透射光对颜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:
首先是光线颜色,顾名思义,光线是什么颜色 物体本身就会呈现什么颜色;物体内部颜色指的是半透明物体内部介质的固有色;直射光线强度越高,透过的颜色明度会更高、饱和度会更低:
最后是亮面与透光面的纯度区分,由于透光面中光线会不断被吸收,光强越来越弱,所以纯度会提升。
其实大部分都可以用图形学中次表面散射的知识来解释,例如σt可以决定介质中的弹射强度,ρa可以决定介质中的吸收强度,scale可以决定介质的整体浓度。
在了解了透射的特性后,可以参考一下半透物体的绘画步骤。
这里使用猕猴桃作为案例进行分析。首先猕猴桃分为果皮和果肉两个部分,果皮的固有色是棕色,果肉的固有色是绿色;果肉部分的透射强度是不同的,在果肉较多的区域透射弱、果肉较少水分较多的区域透射强。
首先还是经典的光影二分:
按我的理解,这里虽然要进行光影二分,但是猕猴桃的果皮和果肉都没有呈现出暗面来,所以二分的结果和一分没什么区别;只有桌面出现了阴影所以呈现了明显二分。
绘制渐变:
这里细化了各个区域的明度从而绘制出渐变,将猕猴桃的固有色体现了出来。接下来增加光照:
通过观察猕猴桃可以分析出果肉的分布规律,由于果肉的阻光性很强所以颜色会变暗,而对于周围水分更多的区域由于透光性好,因此需要绘制高明度低饱和的亮绿色。最后由于靠近果皮的区域,光线透过后会被果皮所阻挡,因此透光性也不会很高,需要用深绿色绘制。
接下来画暗色的籽:
这里因为籽并非完全在表面上,有一些嵌在了果肉里,因此不是所有的籽都是纯黑,根据节奏需要间隔地插入一些嵌在果肉内部 发绿的籽;同时果肉的中心会有一些粗欣慰,需要用深黄色来表达涂抹。
最后就是处理透光的细节,从而提升质感:
这里我的解读是,为了让质感更强,所以要将原本透光的区域更亮,实现对比;同时增加一些果实的细节,例如果皮的绒毛、果肉的渗透等。
对于粗糙度很低的物体,光线会在其材质上发生镜面反射。粗糙度越低,反射的环境越清晰。
根据菲涅尔效应,金属和非金属的镜面反射现象也是有差异的:
这是因为根据菲涅尔效应,光线打到非金属材质后会有一部分光线转换为漫反射,镜面反射的占比会下降,从而导致反射的环境不是很清晰;同时当金属材质的镜面反射效应非常强时,阴影也会减弱甚至消失。
当材质表面本身就有颜色时,金属和非金属的颜色效应也是不同的,如下图所示:
可以看到由于非金属会有更多的漫反射,因此其固有色会更加明显;但是金属没有漫反射,只有镜面反射少量地掺杂了固有色,因此整体的固有色不会非常明显。
根据菲涅尔效应,对于非金属材质,当视线与材质表面法线平行时,其反射最弱;当视线与材质表面法线垂直时,其反射最强:
同理可解释为什么远处的大海很蓝而近处的海水会很清澈。
绘制镜面反射的技巧如下:
Comments | NOTHING